
在「Wandering in Tainan / 台南散步」創作的過程中,簡單記錄了一些影像:
從一開始在筆記本上塗塗畫畫式的設計思考,一如往常地畫了好幾個構想,接著開始使用銅線來簡單打樣,模擬剛剛在紙上畫好的設計圖;在設計圖變成草模的時候,仍因為平面圖案轉化成立體物件時,有許多不可預期的變化,包括立體物件造形的美感、線條的流暢度、系列飾品間須維持的風格與比例、佩帶在身上時的情況、甚至是生產時會出現的限制都必須去滿足;自己打樣的過程中仍經過了許多的修正,重新認識了一次屬於這個系列作品的設計流程!
因為銅的成本較低,所以可以模擬許多次來想像作品的形態,就像在筆記本上畫草圖一樣,用真實的材料來嘗試不同的設計,在嘗試中篩選出一項滿意的作品;經過銅線的第一次打樣後,確定了基本的飾品系列造形;這時候,由於日後是以“銀”為最終的使用材質,因為銅與銀的硬度與顏色都不同,所以必須再以“銀線”打樣一次,在模擬一次作品的造形、線條、色彩、手感等,來確定最後的呈現版本。
接著,打樣出來的半成品僅由銀線條構成,將再透過手工研磨、修整、敲製、拋光,檢視完成這個系列項鍊作品製作的流程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